以石墨为例。在金相检验中,通常所见到的是几种形态的石墨共存。在这种情况下,评定石墨的球化质量须用球化率来解决。所谓球化率,是指在规定的视场内,所有石墨球化程度的综合指标。它反映该视场内所有石墨接近球状的程度。
球化分级
国家标准根据石墨形态及其分布和球化率,将球墨铸铁石墨球化分为1-6级。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球化率。
球化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
一般来说,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球化率愈高,力学性能也高。
球化率分级和图谱
球化级别 |
球化率图谱 |
说明 |
1级 |
![]() |
石墨呈球状,少量团状,允许极少量团絮状,球化率≮95% |
2级 |
![]() |
石墨大部分呈球状,余为极少量团絮状,球化率90%~<95% |
3级 |
![]() |
石墨大部分呈团状和球状,余为团絮状,允许极少量蠕虫状,球化率80%~<90% |
4级 |
![]() |
石墨大部分呈团絮状和团状,余为球状和少量蠕虫状,球化率70%~<80% |
5级 |
![]() |
石墨呈分散分布的蠕虫状和球状、团状、团絮状,球化率60%~<70% |
6级 |
![]() |
石墨呈聚集分布的蠕虫状和片状及球状、团状、团絮状 |
石墨大小分级(GB/T9441-1988) (mm)
级别 |
3级 |
4级 |
5级 |
6级 |
7级 |
8级 |
石墨直径(100×) |
>25~50 |
>12~25 |
>6~12 |
>3~6 |
>1.5~3 |
≤1.5 |
分散分布铁素体数量分级(GB/T9441-1988)
级别名称 |
铁5 |
铁5 |
铁5 |
铁5 |
铁5 |
铁5 |
块状或网状铁素体数量(%) |
≈5 |
≈10 |
≈15 |
≈20 |
≈25 |
≈30 |
珠光体粗细分级(GB/T9441-1988)
级别名称 |
说明(在500倍下) |
粗片状珠光体 |
珠光体中渗碳体、铁素体片间距较大 |
片状珠光体 |
珠光体中渗碳体、铁素体片间距明显可辨 |
细片状珠光体 |
珠光体中渗碳体、铁素体片间距难以分辨 |
珠光体数量分级(GB/T9441-1988)
级别名称 |
珠95 |
珠85 |
珠75 |
珠65 |
珠55 |
珠45 |
珠35 |
珠25 |
珠20 |
珠15 |
珠10 |
珠5 |
珠光体数量(%) |
>90 |
>80~90 |
>70~80 |
>60~70 |
>50~60 |
>40~50 |
>30~40 |
≈25 |
≈20 |
≈15 |
≈10 |
≈5 |
渗碳体分级(GB/T9441-1988)
级别名称 |
渗1 |
渗2 |
渗3 |
渗5 |
渗10 |
渗碳体数量(%) |
≈1 |
≈2 |
≈3 |
≈5 |
≈10 |
磷共晶数量分级(GB/T9441-1988)
级别名称 |
磷0.5 |
磷1 |
磷1.5 |
磷2 |
磷3 |
磷共晶数量(%) |
≈0.5 |
≈1 |
≈1.5 |
≈2.0 |
≈3.0 |
铸件探伤范围
铸件检测范围
1.球墨铸铁
对于球墨铸铁:探伤范围是2.5-2000mm(钢纵波)
最常使用探头:2.5MHZФ20 、2.5MHZФ20F10、1MHZФ30
2.灰铸铁
对于灰铸铁:探伤范围是2.5-30mm(钢纵波)
最常使用探头:2.5MHZФ20F10 、2.5MHZФ14F10 配合使用
3.铸铝
对于铸铝:探伤范围是2.5-150mm(钢纵波)
最常使用探头:2.5MHZФ20F10 、2.5MHZФ14F10 配合使用
4.铸钢
探伤范围是2.5-3000mm(钢纵波)
最常使用探头:2.5MHZФ20 和 2.5MHZФ20F10 配合使用